民企奋进自贸港:“共同开发海南休闲农业这片蓝海”

2025年9月27日5时49分在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北纬34.89度,东经104.59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距离天水市区148公里。地震发生后,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迅速响应,立即调集定西、兰州、天水支队集结280名消防救援人员、42辆消防车、2000余件套装备器材在营区集结,定西支队陇西大队前突力量已出动。-->  目前,暂未接到房屋倒塌及人员伤亡警情,总队指挥中心持续跟踪震中情况。  (总台央视记者 刘京) 【编辑:李润泽】

《2025中国制造业精益数字化发展报告》在天津发布

📅 2025-09-12 07:49 • 📂 炖羊肉网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吕少威)记者25日从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北京创新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积极探索核算结果的实践应用,凝聚绿色发展合力,推动延庆等7个生态涵养区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9月25日,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延庆区举行。记者 吕少威 摄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晓涛在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的颁布实施,明确了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并首次以法规形式提出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法律依据。北京制定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体系,并积极探索核算结果的实践应用。  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在机制方面,北京建立了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给予资金支持。比如,设立了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补偿资金,用于支持生态涵养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发展等。建立了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重要水源地保护给予补偿,调动了各方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延庆区四海镇率先探索开展“生态积分”,村民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可兑换成景区门票、有机农产品。  李晓涛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着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四难”问题,解决“度量难”问题就是要客观度量绿水青山所蕴含的价值,这也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最基础的工作,北京这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北京率先制定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地方标准并完成省级层面核算,解决了过去评价生态优劣多靠主观感受的问题。调节服务价值(GEP-R)作为生态产品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直观体现生态系统为维持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所提供的惠益价值。北京制定发布了GEP-R核算方案,并完成连续五年的 GEP-R核算,让生态价值真正可见、可用。  为让居民从植绿护绿中获得收益,探索解决生态产品交易难、变现难的问题,北京发布了国内首个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地方标准,依据标准可清晰核算区域性生态产品价值,为生态产品度量、变现奠定了基础。  在门头沟区王平镇西王平村,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作为全国首个VEP案例实现了落地,借助永定河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京西古道文化资源,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项目通过对实施范围未来20年生态产品预期价值进行评估,让村民以生态资产入股,参与项目运营和收益分红,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实现了增收致富。  在全国首创GEP-R与GDP交换补偿机制  “积极践行‘两山’理念,需要进一步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让更多的人从生态建设和保护中获益。”李晓涛表示,北京进行多元探索,拓宽路径,实现生态富民植绿有利。  在政府层面,北京建立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国首创GEP-R与GDP交换补偿机制。即为各区设定GEP-R年度增长目标,未达标的区需向超额完成的区“购买”GEP-R值。今年是第一年实施,7个生态涵养区通过交换机制获得了补偿收益,共享了全市经济发展成果。  在市场层面,北京积极构建生态产品认证体系,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参照国内“三品一标”、国家森林生态产品认证等,推出国内首个生态产品认证地方标准,从产品的“出生地”环境,到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再到采收加工、上市销售,全链条都划好了“硬杠杠”,确保生态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目前,已为中华蜂蜜、密云水库鱼等优质生态产品贴上了“身份标签”,产品收益实现了翻番。  在项目层面,北京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通过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房山百瑞谷等昔日的废弃矿山转变为生态良好、风光旖旎的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曾经是一个以采煤为生的小山村,煤矿关停后开始走上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之路。村里依托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整洁的街道两旁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民宿小院,2024年炭厂村民俗旅游接待游客量达到1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幸福靠山”。2024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城乡收入比由2020年的2.51:1缩小到2024年的2.32:1。  李晓涛说,保护生态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发展负担,而是宝贵机遇。展望“十五五”,北京将坚守使命、接续担当,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让制度更成熟、路径更畅通、群众获得感更持久,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理念实践贡献更多的“北京智慧”和“北京方案”。(完)--> 【编辑:刘阳禾】

2025“汉语桥”小选手天津体验C919模拟机 触摸中国科技力量

📅 2025-09-08 11:30 • 📂 汇添富基金网

厦门港的繁华,是一部跨越百年的迭代史。  百年前的厦门港,不仅是国内外航运贸易中转港,更是东南沿海贸易中心。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到:近代厦门乃是“海上中国”的一个焦点。  但辉煌亦有没落时。  万国通商的商港在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中逐渐沉寂,一度成为海防前线。改革开放后,这座百年老港再次崛起。资料图:厦门港,海沧港区。  上世纪80年代初,厦门港恢复沿海客运航线并开辟集装箱运输。  2011年,厦门港成为我国第四个国际航运中心;  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  如今的厦门港已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拥有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91条,通达54个国家和地区的151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保持千万标箱级别。  能在激烈的全球港口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厦门港的核心底气来自比拼效率。  在这里,平均在泊时间是1.06天,中小型船舶一般不超过一天就要出港,装卸效率位居全球前三。  这份高效,织就了“丝路海运”网络,朋友圈持续扩大。  厦门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这些年,厦门港便以“丝路海运”为核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中构建起独特优势。  自2018年“丝路海运”开行以来,截至2025年6月,厦门港61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累计开行12859艘次,完成1447.14万标箱吞吐量,占全国“丝路海运”总吞吐量的61.7%。  通过“丝路海运”的服务标准制定和评选,厦门港让全球海运效率得到逐步提升。  但厦门港没停留在单一优势里,而是顺着产业脉络延伸出更精准的服务。  近年,全球新能源市场火热,锂电池作为“新三样”之一,出口需求激增。厦门港敏锐抓住机遇,主动构建起适配新能源产品的“专属通道”。  一方面,厦门港口管理局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海事局联合印发全国首个针对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海上安全运输指南;另一方面,启动海天、嵩屿、国际货柜、远海等四个码头的冷藏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项目建设,规模体量全国领先。  “量身定制”服务让厦门港成了福建锂电池出口首选港。  2023年以来,福建省锂电池出口连续两年破千亿元。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锂电池出口635.68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其中,厦门港锂电池出口量占福建省96%,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出海大通道。  不仅如此,厦门港还利用海铁联运突破地理的局限,高效链通全球市场。  与青岛港、天津港等可以依托北方广袤腹地不同,厦门港内陆腹地曾局限于闽赣地区,但通过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成功打破地理边界,将服务范围延伸至中西部省份。  除了南昌至厦门海铁联运天天班,厦门港还打造了麻城—厦门石材出口、南平—厦门家具出口、三明—厦门化肥出口等特色线路,将内陆腹地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  2025年上半年,厦门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完成作业量7.57万标箱,同比增长21.7%。其中,湖北—厦门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3.95倍。  如今,厦门港不仅是驱动福建港口经济的核心引擎,更是中国联通世界的重要支点。  当“丝路海运”电商快线两天把跨境包裹运至马尼拉,当满载储能集装箱的巨轮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当湖北麻城的石材通过海铁联运远销欧洲……这座百年大港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愈加关键的角色。  (“三里河”工作室)--> 【编辑:刘阳禾】

(经济观察)引领全球低碳韧性转型 中国全面开启气候治理新征程

📅 2025-09-08 05:34 • 📂 酥烂蹄筋网

中新网海南陵水9月26日电 题:中外高校集聚 海南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岛  中新网记者 张茜翼 贾靖峰  站在讲台上,来自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的斐然(Fiorenzo)用英语生动讲授《音乐技术与作曲》;讲台下,同学们与“洋老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9月25日,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的教师斐然为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学生授课。 中新网记者 张茜翼 摄  9月25日,中新网记者走进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简称“黎安试验区”),现场体验了这里中外合作办学的一堂课。如今,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有20余名教师常驻园区,为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的学生授课。  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副院长石嵩告诉记者,艺术类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即接受外教全英文授课,符合条件的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中外两校学位证书。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教育对外开放的“试验田”,黎安试验区规划面积12.72平方公里,创新实施“大共享+小学院”办学模式。在这里,各高校拥有独立教学空间,而图书馆、体育场馆、公共教学楼等设施则实现全面共享,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与跨校互动。  黎安试验区坐落于陵水黎安半岛,由中国教育部和海南省共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13个重点园区之一,也是推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重要平台。黎安试验区内,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与学生公寓错落有致,不远处海面波光粼粼,与现代化教学楼交相辉映。  “园区构建了以‘五互一共’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即中外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黎安试验区管理局副局长邹文涛说,学生可通过统一平台跨校选课,所修学分直接纳入学业成绩,实现“一平台选课、学分互认、课程共享”。  目前,黎安试验区已有26所中外高校入驻,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休闲体育、旅游管理等20多个专业,并统筹各高校开放287门共享课程,涵盖文、理、工、体、艺等多个领域。  “相对于国外留学,在海南留学可以实现‘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北京体育大学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在此合作办学,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大三学生李乐说,约有三分之一的课程由外教授课,“能直观对比中外教育差异,视野更开阔”。2024年11月,学生参与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开设的共享课“海岸线徒步”。 季成 摄  在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科学运动与大脑健康”“户外人文美学与自驾旅行实践”等课程受到学生欢迎。“几乎每次选课都是‘秒光’。”该校体育共享教研室负责人季成说,实践类课程如“野外徒步与露营”将课堂延伸至自然环境中,学生在完成从南湾猴岛至清水湾的12公里重装徒步过程中,将“无痕山林”环保理念融入实践。  自2022年秋季迎来首批学生以来,黎安试验区师生规模现已达到一万人。邹文涛表示,园区未来师生规模将达到3万人,引进高校超过40所。  在中外合作办学之外,境外高校也在海南独立办学。今年9月初,继中国境内首个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永久校址开学后,海南洛桑旅游大学在三亚揭牌并开学。这是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首次在本土之外独立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海南自贸港引入的第二所境外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办学高校。  至此,海南已累计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48所,获批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26个,勾勒出“学在海南=留学国外”日益清晰的现实图景。(完)--> 【编辑:张令旗】

我国已成为广播电视大国、网络视听大国

📅 2025-09-29 06:57 • 📂 红烧狮子头网

中新社郑州7月12日电 (王宇)《西游记——唐代陶瓷中的丝路文明》展12日在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展出唐代陶器、瓷器近百件,其中多件文物属首次亮相。  此次展出由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分设“沙漠之舟”“西域奇谈”“胡风唐韵”三个篇章,多层次展现人类历史上“跨文明交流”繁荣时代的盛景。7月12日,《西游记——唐代陶瓷中的丝路文明》在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幕。图为灰陶彩绘胡人骑饮水跪驼俑。 王宇 摄  在展览现场,形态各异的骆驼俑整齐排列,仿佛穿越千年而来的使者。其中,一件灰陶彩绘胡人骑饮水跪驼俑格外引人注目,只见驼首低垂,前腿跪地,温顺而沉稳;胡人深目高鼻,头戴尖顶帽,身着尖领紧身长袍,一侧悬挂酒壶、水壶等,充满生活趣味。  策展方负责人何一昊告诉记者,这些骆驼俑不仅展示了骆驼作为“沙漠之舟”的重要地位,还真实再现了丝路商队穿越茫茫大漠的壮观场景,体现了古代商旅的艰辛与勇气。7月12日,《西游记——唐代陶瓷中的丝路文明》在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幕。图为红陶彩绘胡人俑。 王宇 摄  在唐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更是各类宗教文化交融的大舞台。异域文化与中原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催生出天神降魔像、彩绘天王俑、僧人俑、镇墓兽等作品,生动再现了当时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齐跃进表示,这些器物如同丝路文明交融的“时空胶囊”,将佛教的威严、祆教的神秘熔于一体,见证了丝绸之路如何重塑人类对死亡与永恒的想象。7月12日,《西游记——唐代陶瓷中的丝路文明》在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幕。图为胡人说唱俑。 王宇 摄  此外,本次展览还通过陶瓷文物揭示出文明融合的“互鉴智慧”,如胡人在借鉴学习中原文化的同时,汉人也在吸收胡乐、胡舞、胡服等。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何飞告诉记者,由于中国使者的“西去”和西域商贾的“东来”,让不同文明在互相借鉴、和谐共处中蓬勃发展,这种“双向融合”也为当代文化交流提供了范本。(完)--> 【编辑:李太源】

秋季脱发迎高峰 你的发际线还好吗

📅 2025-09-27 14:51 • 📂 锅烧海参网

中新网南京9月25日电 (记者 徐珊珊)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恰逢“苏超”淘汰赛,据江苏省文旅厅25日消息,江苏将围绕“苏超”赛事推出系列文旅融合活动,通过“赛事+旅游”“票根+优惠”等创新模式,打造假日消费新场景。“苏超”比赛现场。(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泱波 摄  假日期间,江苏75家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将开展137项多元活动,南京银杏里、淮安清江浦广场、泰州八字桥等街区设置“苏超”观赛第二现场,结合赛事开展文旅市集、互动体验等活动,实现文旅商体深度融合。  在服务保障方面,江苏各地推出系列便民举措。苏州开通周边城市直达演唱会现场的“演出直通车”,联合机场推出“行李直送”服务;南通、镇江等地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延时开放轨道交通、缩短行车间隔,方便球迷游客出行。  惠民措施同步加码。镇江推出“水韵名城·镇江有礼”专享消费月活动,乐迷通过“宜游镇江”平台消费可享20%政府补贴;宿迁项王故里对名字含“国”“庆”的游客免票入园;淮安西游乐园推出“两大一小”家庭优惠票。各地还结合赛程为球迷准备“苏超”文旅惠民大礼包。  据介绍,江苏省文旅厅将联合携程开展“水韵江苏·苏式新旅程”官方直播,借赛事热点推广江苏旅游产品。截至11月底,江苏还将推出超1000项文旅活动、800项惠民措施和400项特色线路产品,持续放大文体旅融合效应,延长假日经济产业链。(完)--> 【编辑:王琴】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辞行拜会菲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

📅 2025-09-02 05:43 • 📂 玻璃酥鸡网

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26日电 (记者 奥蓝)灼灼荷花瑞,翩翩舞韵长。26日,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在呼和浩特市启动终评,来自全国各地的16个当代舞作品、18个现代舞作品将在本次终评演出中次第上演。-->  中国舞蹈荷花奖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舞蹈艺术专业奖,以表彰和奖励在全国舞蹈艺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舞蹈工作者和优秀舞蹈作品,创立于1998年,评奖周期为两年一次,以舞种作为区分,目前设有舞剧、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当代舞、现代舞5个子项。  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终评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舞蹈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内蒙古舞蹈家协会承办,26日启动,计划持续至28日。  此前,中国舞蹈家协会发布《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通知》,共收到当代舞作品317个、现代舞作品205个。经初评,共推选出16个当代舞作品、18个现代舞作品入围终评。  终评期间,组委会还计划召开研讨会,对当代舞、现代舞创作现状进行深入研讨。(完) 【编辑:胡寒笑】

王沪宁出席中央代表团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赠送纪念品仪式

📅 2025-09-08 05:29 • 📂 亿聚网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马帅莎)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郝裕彤 摄  风云三号08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业务卫星,配置了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成像仪等9台遥感载荷。  该卫星在确保极轨气象全球成像和大气垂直探测观测业务基础上,侧重气候变化监测,主要应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96次发射。(完)--> 【编辑:刘欢】

北京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 首次纳入小学组项目

📅 2025-09-17 11:42 • 📂 博弈围棋教育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27日5时49分在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北纬34.91度,东经104.58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记者从陇西县了解到,有房屋倒塌,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总台记者已赶往现场。  (总台记者 王妍 邢博)--> 【编辑:李润泽】

大湾区非遗中秋晚会将在潮阳举办

📅 2025-09-07 05:59 • 📂 大庆网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马帅莎)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郝裕彤 摄  风云三号08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业务卫星,配置了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成像仪等9台遥感载荷。  该卫星在确保极轨气象全球成像和大气垂直探测观测业务基础上,侧重气候变化监测,主要应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96次发射。(完)--> 【编辑:刘欢】

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将启

📅 2025-09-15 16:19 • 📂 干炸蟹枣网

中新网泉州9月25日电 (记者 孙虹)作为中国知名侨乡,福建泉州25日正式开通“华侨家族档案云存储平台”。该平台由泉州市侨联联合市法院、市检察院共同搭建,通过电子化存储解决海外侨亲档案遗失、祖产守护难题,让“乡愁有寄、祖产有继”。9月25日,福建泉州正式开通“华侨家族档案云存储平台”。泉州市侨联供图  在当天举办的“侨通四海·共享共赢”——2025年泉籍海外社团联络员机制活动中,近300名海内外泉籍乡亲以“线上+线下”形式参与,与会侨亲代表围绕海外华文教育、新时代联谊工作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泉州素有“十户人家九户侨”之称,分布在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约1000万人。泉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温锦辉介绍,泉州在全国侨联系统首创泉籍海外社团联络员机制,打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情感共鸣的平台,始终以“娘家人”的担当为侨服务,团结凝聚海外侨亲积极融入家乡建设,与家乡共发展、共成长,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深化中外友好往来、推动文明互鉴贡献侨界力量。9月25日,福建泉州举办2025年泉籍海外社团联络员机制活动。泉州市侨联供图  截至目前,泉州多项惠侨举措落地见效。当天举行了“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行动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涵盖商贸、制造、行业协会等多个领域,将推动泉州优品“出海”,同时引入海外资源,实现“双向赋能、互利共赢”。  在联络员队伍建设上,当天泉州新增聘第三批海外社团、商协会联络员,至此该机制已覆盖超百个海外社团,进一步织密海外侨界“联系网”。  此外,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新馆藏品与史料征集同步启动,向广大海内外侨亲发出诚挚邀请,征集侨批、老照片等涉侨文物史料。(完)--> 【编辑:王琴】